相关文章
法兰克福:绿带让城市更美好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4-12-10


美因河畔的绿带

“轮辐与光芒”规划

法兰克福绿带吉祥物Mascot  

  城市的绿带,仅仅是装饰吗?在法兰克福,经过精心规划的绿带,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它为市民带来福祉的潜力。这座城市的绿带,仍时刻处于日益发展完善中。

  法兰克福不仅是欧洲的金融中心,还拥有受到宪法保护的城市绿带,并因此被联合国表彰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最佳实践。法兰克福绿带总面积8000公顷,约为城市面积的三分之一,由南部城市森林、西部Nidda河沿岸以及东北侧山丘地区组成,绿带中除了森林、河流、湖泊、草地、公园、游乐场,还包括大面积农田。为使其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空间,绿带中设置了长约70公里的车行环路、9处特制绿带邮戳收集点、65公里步行环路、9个步行休息站、13处滑稽艺术品展览、75处特别游览地点等。

  此外,法兰克福绿带拥有自己的吉祥物和标志,向市民免费发放观光地图;每年夏季,环境局都会组织大规模的“在绿带中散步”活动;绿带内的农田成为观光景点,定期举办集市,并推广了地区的苹果酒产业;绿带西北侧废弃的军用机场通过改建,成为休闲、教育与展览的综合空间,吸引大批儿童和家长前来了解自然。由于绿带宪法的有力保障,绿带没有用地上的损失,还陆续修补了多处潜在的空间漏洞,使空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连接。20多年的发展,使得法兰克福绿带演进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效组成部分,承担重要的市民休闲、娱乐、体育和教育功能,成为积极的城市开放空间。

  绿带如何继续发展?

  对法兰克福的城市规划者来说,绿带的成功不是终点,对绿带的思考从未停止。绿带在这20年中,证明了什么?今后应如何进一步发展?为回答这些问题,并纪念绿带建立20周年,2009年,法兰克福环境局举办了“绿带印象”系列活动,包括市民问卷、摄影比赛与展览、现状调查、专家访谈、工作小组和多次专家会议,撰写了长达200页的现状分析,2010年推出《绿带发展指导方针2030》。该方针提出三个发展方法:连接-强调-激活。

  连接:为提高城市中心的生活质量,未来应进一步塑造开放空间形态,并提高其可达性,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气候适应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因此,绿带应与城市内部和外部的空间进行有效连接。

  强调:绿带不是匀质的公园景观,它更像一种马赛克拼接,充满了各种土地利用形式。交通分割导致的景观破碎和噪音,是重点关注的问题。绿带应是充满梦想和希望的空间,景观设计应更注重艺术性,要提供有意义、感人的空间,而不是标准的设计。

  激活:绿带应成为一种体现社会公平性的空间,要让各种使用方式成为可能。在一个高度密集的大都市,开放空间的公平性有重要价值,绿带除承担生态气候与美学功能,也应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对人口变化、移民和社会不公做出响应。在绿带,人们可以学习社会生态,享受无差别的生活方式,进行共同的活动。

  绿带的延续:轮辐与光芒

  针对“连接”目标,空间规划师Friedrich von Borries教授及小组,为绿带规划了新的绿楔连接方案“轮辐与光芒”(Speichen und Strahlen,2012)。“轮辐”指的是绿带与城市中心的内城墙绿环之间的连接,使之形成车轮形态;而“光芒”则为绿带与城市外围开放空间以及区域公园的连接,如光线向外散射。该方案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区域公园、城市绿带、内城墙绿环三个环形绿色开放空间串接在一起,形成与城市交织的绿网,有效提升原有绿色空间的可达性,同时兼顾多重目标,采用多种方法,对城市建成空间进行绿色改造。

  1.建构高效绿色通道

  城市绿带长期面临的共同难题是,虽在规划图纸中呈现完整而美观的形态,对市民而言绿带却可能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在缺少有效宣传手段的情况下,绿带通常难以在市中心的市民心中建立概念,遑论被有效使用,最终可能沦为高投入、低效益的消极城市空间。为避免这种情况,法兰克福一直努力营造绿带的公共形象,如免费发放绿带地图、制作发售绿带吉祥物、举办散步及展览等活动;同时,在绿带内增设绘有绿带标志的长椅、石凳、地标等。其共同目的之一,是提升绿带认同感与接受度。

  但即便如此,市民对绿带的使用仍是有限的、局部的,交通便利、靠近城市或有特色活动的地点,往往获得较高的使用率。对骑自行车或散步的人而言,70公里的环路无法在短时间内走完,只使用绿带中的一段,意味着需要两次穿越城市,这无形中降低了绿带的吸引力。因此,从城市中快速接入绿带是提高其使用效率的关键。

  在新的绿楔方案中,绿带与城市中心通过七根“辐条”连接,将原本致密的城市建成区,分为若干小的区域,缩短了市民进入绿带的时间,为步行者和骑行者提供了多种近似三角形的完整绿色路径,也有效提高了绿带使用的公平性。向外放射的七条“光芒”连接外部开放空间,为远途出行提供了新的可能,增加区域公园的可达性与连通性。同时,这些绿楔自身各具特色,有沿美因河畔的开放空间轴线,有与其他交通方式并存的绿色道路,也有较开阔的通风廊道。这种尺度下的绿色网络系统,能有效协助市民提升对绿带的直观认识,进而提升其作为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

  2.针对核心城市问题

  首先是城市气候问题。它与建筑密度、空间密闭性和绿色空间密切相关。法兰克福是典型的城市热岛,城市中心比郊区温度更高、风更少。据德国气象局预测,到2050年,法兰克福的夏季日(温度高于25摄氏度)将从44天增加到75天,这对普遍缺少制冷设施的普通市民而言,将是巨大的考验。法兰克福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或东北风,新鲜空气来自Taunus山坡及Wetterau地区,并以美因河和Nidda河作为这些新鲜空气的流通廊道;绿带内北侧的开阔空间和草甸也会产生冷空气团;南部的城市林地可以产生新鲜空气并净化尘埃。随着放射绿楔的建立,这些新鲜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地将组成网络,促进气体流通,进而改善城市中心区的通风和降温能力。

  其次是绿色交通。机动车给城市带来噪声和有害物质。每日往返于法兰克福和周边城市的通勤者约32.4万人,其中机动车数量不断攀升(24.5万)。因此,需要积极鼓励步行和自行车骑行,修建快速自行车道并建立非机动车优先的系统,特别是对通往城市外围区域和周边地区的道路。三条绿道被规划为以绿色交通为主导目标。这些绿道内的道路如今以个人机动车为导向,但未来应向环境友好的形式转变。

  最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应在绿楔中获得平等的机会。这一公共空间将允许个人与团体真正自由地探索使用。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临时活动,或进行新型运动,如跑酷。同时,沿美因河的两条绿道是连接内城墙绿环与城市绿带的枢纽,众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汇聚在美因河两岸,使之成为有潜力的艺术探索之路。去年夏天,环境局已成功举办多次河岸艺术散步之旅,邀请市民及艺术院校的教授与学生共同探索美因河岸。

  3.采用多种改造方法

  通往城市中心的七条轮辐状绿楔并非单纯的绿色,而是彩色的。在规划范围内,约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城市建成区,包括住宅、混合、工业、商业和交通用地。这一绿色规划并非将建成区夷平重建,而是尽量维持原有使用方式,以绿色改造为主,辅以少量的拆除或重建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完成规划范围内的绿色城市更新。根据主要规划目标,12个规划方法将在不同地区应用。为实现冷空气廊道的畅通,严重阻碍空气流通的建筑将予以拆除,其他建筑将增加立面与屋顶绿化,在剩余可利用空间内将植树以协助降温;非机动车出行将在南侧和北侧绿楔内重点体现,如创建安全的步行连接、设立公交站、建造自行车路以及快速自行车路(独立于机动车道并减少路口和信号灯);沿美因河畔,更多的绿色空间可供自由探索,公园、社区游园和运动区的建设将得到更多优先。

  方案实施:多层面参与合作

  针对新的绿楔规划,法兰克福进行了大规模的群众参与活动。现状调查期间,专家组对大量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如采用哪些交通方式进入绿带、哪些地方影响了绿带使用、应为哪些活动提供更多空间。规划初步方案完成后,法兰克福首次使用了一个基于图纸工具的网上讨论平台,市民可对方案的具体位置和方法提出建议,直接反映在实时更新的规划图纸上。最终共收到市民意见902条,其中52%(473条)位于规划范围内。规划人员对此进行逐条分析和实地调查,并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意见,纳入规划实施中。这一平台至今仍保持开放,市民虽然无法对此方案本身再提出异议,但仍可反映与城市环境相关的意见与建议。这样大规模、开放性的市民参与为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对城市绿带的进一步宣传。

  绿带的发展规划与项目实施主要由绿带项目小组完成。这是一个跨部门的协作小组,成员来自法兰克福环境局、绿地局、城市规划局、绿地局下属城市林地部门等。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绿带相关事宜,也建立了与相关部门的直接沟通渠道。绿带小组可参与每一个位于绿楔范围内的项目中,如当前正进行的12个前期项目中,有5个为绿带小组与交通部门合作进行的绿色交通项目,4个公园项目涉及绿地局和规划局。在每个项目的相关规划讨论与决策中,绿带小组都可以提供基于绿色空间发展的建议,既实现了绿色思维在规划中的主流化,也为其他项目提供了新思路。

  城市绿色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却难以迅速获得直接回报,因此在城市建设中的优先性往往难以得到保障。法兰克福绿带系列项目,能一直得到优秀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与背后持续的资金支持分不开;这种资金支持并非完全源于政府的“富有”,而是得益于精明的资金使用和多渠道的资金来源。绿带建设的重点,一直是点状或线状的项目,而非对范围内所有土地进行重新修建,故而绿带预算并非巨资,自1997年起,约为每年32.5万欧元,其中20万欧元用于协助投资新建项目和基本绿色设施的更新,12.5万欧元用于规划、公共活动以及教育项目。同时,每个具体项目往往另由多个部门、公司、机构共同支持。法兰克福绿带项目的资助者中,既有自然环境教育工作协会、莱茵-美因区域环境**协会,也有欧洲**、德国**;有区域公园公司、水务公司,也有大学的农学专业;甚至项目从绿带募捐箱中陆续获得几万欧元的市民捐款。这种类似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融资模式减少了政府的直接负担,得到了多层面的关注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

  走向绿色城市

  法兰克福的绿带,反映了环保意识对城市的影响,其成功也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制度的完善、规划的远见以及公众的参与。对法兰克福而言,绿色开放空间不只是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城市的政治手段与长期政策,乃至反思城市的方法。更值得我国城市学习的,是对城市绿色政策与绿地系统规划长期、连续、稳定的建设与反思。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系统规划,随着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而不断拓展,从简单的卫生需求或壮丽城市的点缀,到联结空间的催化剂和体现社会公平的载体,人们不断重新认识绿色空间,也重新审视城市与绿色的关系。绿地不再只是精心修饰、仅供观赏的花园。从规划与决策层面,绿色开放空间系统是城市核心组成要素,协助城市进行更完善的架构;从市民角度,绿色开放空间是休闲、运动、通勤、教育中的积极参与者,有助于身心健康。绿色空间与城市生活以网络形式嵌入彼此,共同组成和谐的城市图景。



分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