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市人大常委会:关注民生热点助推建议办理
来源:苏州日报  时间:2016-4-28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代表建议督办方法,积极整合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探索开放互动的建议办理新模式,着力营造社会关注、各方重视、合力推动的工作环境。

  从2015年5月起,市人大常委会与市广电总台联合推出关注代表建议办理与落实的电视栏目——《我调查,我建议》,每半月播出一期,通过“代表提建议、媒体作调研、政府来表态、群众当监督”的节目模式,做好身边“小事体”,成就为民“微幸福”。

  民声上镜、民生上心,借助公众媒体的广泛影响,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中凝聚了各部门各单位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强大合力。开播一年来,“关注电瓶车充电安全”“加强保障房建设管理”“完善医疗急救体系”“保护和传承民间手工艺文化”等22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共同聚焦,也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认真回应,30多个相关部门及单位参与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建议答复率为100%。其中大多数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暂时不具备办理条件的,有关部门也划定了时间表、作出了积极承诺。节目推动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社会化参与,提升了建议督办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回应人民诉求、维护人民利益有了更公开、更畅达、更有效的平台。

  立体绿化助力美丽城市建设

  苏州每年新增绿化都超过400万平方米,但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绿地面积为14.96平方米,与国际标准的人均60平方米还有较大差距。市人大代表高蓉娥发现,在市区一些地方,一种节省空间的立体绿化方式正悄然兴起:高架桥墩上的爬山虎,临河的垂挂绿化,巧妙地补充了平面绿地的不足。

  高蓉娥代表巧思善虑,认为未来苏州土地资源会越来越稀缺,以平面换绿化的传统方式必须改变。2015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绿色苏州”建设步伐,让绿化从平面走向立体,这是城市绿化的新方向,也是节约土地、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的新方法。

  2015年9月,高蓉娥带着建议走上电视,倡导推行城市立体绿化,采用攀缘植物或其他植物栽植依附或铺贴于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优化绿化结构,提高绿化质量。她希望市政府把立体绿化纳入到苏州绿地整体规划中,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有机衔接。

  市民的热议、媒体的关注,引起了主管部门的积极回应。市园林绿化局表示将深入研究代表建议的可行性,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立体绿化建设从平面转为立体、从横向发展转为竖向设计。按照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将进一步加大绿地系统建设力度,2015年在太湖大堤南段、天鹅湖公园、阳澄湖生态休闲公园等地新增一大批绿化,确保当年度新建430万平方米的绿地指标按期完成。

  为公众争取更多开放的生态空间

    “馒头石”是苏州西部天平山十八景之一。“馒头石”地块于2014年纳入“两山一镇”项目建设区域,根据“两山一镇”整体规划,一条慢行绿道将串联起灵岩山、天平山、寿桃湖等景点。但是长达10公里的慢行步道,当时唯独与后乐书院、寿桃湖之间的“馒头石”地块尚未接通。

  市人大代表黄丽华对此十分关注。她建议尽快打通步道,将“馒头石”景点与“两山一镇”项目的慢行绿道进行衔接。并根据市委、市政府对“两山一镇”项目的定位要求和休闲旅游的特点趋势,对“馒头石”景点进行开放式经营管理,真正使“两山一镇”区域成为全市人民共享自然生态的休闲去处。

  人大代表的声音通过媒体的传播得到了更多市民的热烈响应。天平山景区管理处负责人在节目中当场表示,作为“两山一镇”项目的一部分,“馒头石”景区以及该段慢行绿道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于当年9月结束工程,届时从寿桃湖到灵岩山道路的10公里慢行步道即可全线贯通。2015年9月10日,馒头石景点一期工程如期完成,“馒头石”景区正式免费向游客开放,良好的公共生态环境真正成了最公平、最普惠的民生产品。

  前移百姓生命健康的“安全线”

  如今,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而早发现早治疗,通常意味着生和死的区别。苏州市疾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苏州居民死因中,恶性肿瘤排名第一。目前苏州市户籍人口中癌症发病率已达千分之三,平均每天有57人被发现患上癌症,38人死于癌症。

  群众的生命健康牵动着市人大代表管罕英的心。她认为,早期筛查可以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让肿瘤成为可防可控的慢**,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轻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苏州市开展常见恶性肿瘤筛查也具备可行性,有政策和经费的保障,有扎实的公共卫生基础和相关筛查标准,有必要将癌症防治的关口前移。

  在电视节目中,管罕英代表呼吁将“常见恶性肿瘤筛查项目”纳入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医疗惠民投入,发挥苏州市医保优势资源,结合原有的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多部门联合统筹推进该项目实施,为全市城乡适龄人群送上贴心的健康关爱。

  市卫计委对这件关系到百姓健康、民生福祉的建议非常重视,明确表示会把这件有意义的代表建议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从2016年起,苏州市将启动妇女两癌筛查的城乡全覆盖工程,户籍人口中35周岁到64周岁的妇女都将开展乳腺癌、宫颈癌两癌的筛查,并以3年一轮的进度来推进这项工作,保障城乡居民健康,让市民真正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推进公交换乘方便市民畅行

  近年来,苏州持续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作为全国首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地级市、首个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有轨电车的城市,基本构架了“衔接顺畅、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但随着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进一步衔接发展,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之间的换乘优惠政策亟待完善。

  2016年3月,市人大代表邵劲烽带着《我调查,我建议》节目组来到解放西路公交换乘枢纽站。这个苏州第一个公交换乘枢纽自2008年投入使用以来,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走访中他同样了解到,苏州市自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绿色出行、换乘有礼”换乘奖励政策,市民实际参与度并不高,鼓励换乘的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邵劲烽代表认为,换乘优惠要惠及广大市民,不能局限于枢纽之中,一定时间区间内的换乘都可享有优惠。为此,他建议“加快推出换乘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研究加大苏州公共交通换乘优惠政策的力度,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培育轨道交通客流,通过票面优惠等方式引导群众更多地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努力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主动脉,不仅维系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出行,也是城市和谐宜居的重要窗口。市政府及市交通运输局、财政局、物价局、轨道交通公司等主管部门主动呼应代表建议,及时开展了办理工作,明确未来苏州公共交通发展的大方向:大距离、跨区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交给轨道交通承担;逐步减少过长的公交线路以及和轨交重叠的公交线路;同时科学建立公交微循环系统,整体优化公交网线。相关部门还积极商讨公共交通换乘优惠政策,争取减少直达线,增多换乘线,通过价格杠杆,给予换乘的乘客相应优惠,切实增强苏州公共交通的整体吸引力。

  让家门口的“健身圈”动起来

  苏州市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建成的居民小区,很多都配套建设了居民体育设施,如室外的游泳池、篮球场、网球场,室内的羽毛球馆、乒乓台等,但是由于维护成本过高、维修养护不力以及长年自然损坏等原因,很多已经闲置损坏,不但不能正常使用,甚至成为安全隐患。

  市人大代表许华在实地走访了四季新家园等小区后发现,对于小区内较大型的体育设施,小修小补可以通过适当收费来解决,但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大修,小区业委会无力承担,动用维修基金也难以得到业主足够的支持。同时,由于缺乏专业技术的支持,维修工程往往难以实施。这些体育设施不能为“全民健身”发挥作用,变成闲置资产,十分可惜。

  2016年4月,许华代表带着关于“修缮居民区内的体育设施”的建议来到节目中。她提出,要结合政府力推的全民健身项目和老新村改造项目,将该类小区的体育设施保养和维修纳入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和所属街道应从经费预算上予以补贴,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协助社区对辖区内的体育设施进行定期保养和及时修缮,使这些体育设施得到充分利用,促进居民身体健康。

  市体育局非常重视许华代表的建议,承诺今年将尽快开展对老小区体育设施的情况摸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全市已建成“十分钟健身圈”的基础上,着手制定翻修标准、翻修后的管理办法以及细则,确保市民在“家门口”锻炼的便利和安全。

  代表主动履职,部门积极作为,媒体监督到位,公民意识提升,一年来,《我建议,我调查》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在节目的有力推动下,市人大代表的民生诉求不断落地见效、造福于民。



分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