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今年沈阳将改建8座“海绵公园”
来源:沈阳晚报  时间:2016-4-29

今年起,沈阳市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将对城市水系、园林绿地、道路交通、建筑小区四大领域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沈阳这块“大海绵”到底咋建?如何治疗沈城马路积水“硬伤”?何时终结居民小区雨天“看海”?4月28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就市民关心的问题,专访了市建委相关负责人。据介绍,沈阳市计划到2018年建成海绵城市示范区,今年将会有8座公园被改建成为“海绵公园”。

  城市水系

  第一次对市内河流彻底改造

  从今年开始,将对辉山明渠、满堂河、新开河、南运河、卫工明渠这5条城市内河进行黑臭水体的综合治理。将对河底污泥进行清理,新建截污管线,实现雨污分流。

  此次改造是沈阳对市内河流第一次进行彻底改造,将采用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雨污分流等国内最先进技术,对城市内河治理,打造亲水城市,让沈阳内河彻底变成水清景美的城市景观河。这次整治将进行内河水系截污工程、运河水系清淤工程、运河水系水利与护坡改造工程等。工程将从今年开始,预计2017年年底完成。

  园林绿地

  今年改造8座“海绵公园”

  沈阳将会选取适宜之地,推行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技术,将会把部分条件允许的公园改建成“海绵公园”。今年计划对罗士圈公园、砂山公园、中山公园、万柳塘公园、大东公园、碧塘公园、和谐广场、东陵公园等公园广场按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进行改造。

  根据沈阳的气候及城建绿化特点,在大东公园等公园内建设下沉式绿地,便于绿化用水及雨水的收集利用。并在绿化带内开辟植草沟,减缓雨水径流,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既有效防止下雨时地面积水,又能将降水综合利用,用雨水反补地下水。并在绿地广场公园内建设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使绿地、公园成为重要的城市“海绵体”,吸收暴雨降水,并过滤掉污染物质。还将在公园内补植树木,增加绿化面积。目前计划8月前完成砂山公园、罗士圈公园的海绵改造。

  道路交通

  和平区17条街路增“海绵绿带”

  在道路排水建设方面,转变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理念,变快速汇水为分散就地吸水,规划建设东陵路十巷、高官台东街等道路和排水附属设施。增强道路中央及两侧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设计城市道路与路边绿地相结合的雨洪管理流程系统。

  和平区将对2015年完成改造的17条道路进行绿化补植,提高路两侧绿化带吸水能力。计划在这17条道路上补植乔木1600株,栽植和补植绿篱58万余株,新增绿化带12860平方米。将在这些道路的机动车道两侧原本硬覆盖地砖路面上,增加一条1至2米宽的绿化带,种植美国红枫、小叶黄杨等乔灌木。在道路绿化改造过程中,将建下沉式绿化带,便于绿化用水及雨水的收集利用。还会在适宜路段采用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减少降雨时的路面积水。

  ★17条待建“海绵路”都在哪?

  中兴街(砂阳路—十三纬路)、吉林路(十三纬路—振兴街)、振兴街(光荣街—南五马路)、砂山街(玉屏路—南十马路)、南十马路(南京街—和平大街)、文体路(玉屏路—青年大街)、南三马路(胜利大街—太原街)、南九马路(南京街—海口街)、中山路(胜利大街—中山广场,和平大街—三经街)、南京街(二环桥—哈尔滨路)、和平大街(皇寺路—文体路)、文艺路(青年大街—方形广场)、文化路(南湖桥—文化路立交桥)、市府大路(哈尔滨路—三经街)、十一纬路(和平大街—三经街)、南五马路(南湖桥—胜利大街)、**路(南五马路—南京街)。

  小区建筑

  楼顶建绿地收集雨水

  今后,新建小区有望按照海绵型小区标准进行建设。根据沈城气候及建筑物特点,在小区楼顶建“绿色屋顶”收集雨水。“绿色屋顶”是选用环保材料盖屋顶,并在屋顶上种绿地,还在屋顶四周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净化回用。据研究,“绿色屋顶”的降温效果非常明显,是对抗城市热岛的良方。同时,通过在小区内铺装透水砖、汇流地表水进入沉淀池;或在小区屋面设置雨水斗,使雨水进入蓄水池净化后回用。目前,沈阳已有个别小区建成了雨水收集系统,对园区内的喷水池、假山瀑布等进行改造。一般规模的小区,全年可实现雨水回用数万立方米。



分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