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天津滨海新区走出地区特色绿色之路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6-10-24

天津滨海新区投资环境说明会

新区政府与企业在**上进行对接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绿色金融**

  创新海绵城市,绿色循环发展**

以“生态城市与绿色创新”为年度主题的2016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暨博览会(以下简称“**),深入探讨如何依托创新驱动战略,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更科学、更经济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围绕绿色发展,滨海新区也在积极探索具有地区特色的路径,近年来积推动产业提升,培育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围绕区域优势创新绿色金融等产业领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和制度体系。

产业向创新要绿色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指出,目前新区工业结构较重,存在着高能耗、高排放的“双高”企业。如何解决“双高”企业和生态化建设间的关系,就要向技术创新要绿色。想办法把高能耗、高排放降下来,把发展循环起来,让新区变成一个循环经济发展区。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技术、制度创新,也需要破解管理体制、资金等方面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不要简单把结构调整,看成企业转移,最后生态化或将变成产业的虚拟化。

新区近年来正是通过技术、制度创新,推动区内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十二五’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4.7%,达到0.51吨标准煤,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新区工信委相关负责人在**期间介绍,新区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新能源利用、节能改造积极性,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支持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新区第二批“节能之星”评选已结束,最终评选出12家星级单位,其中:五星企业1家、四星企业3家、三星企业8家,按节能鼓励政策将分别给予40万元、30万元、20万元资金补贴并以区政府名义授牌,活动推动企业实施节能改造项目46项,实现节能量3万吨标准煤,带动效果明显。

绿色创新成果涌现

新区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的成果也引起了**嘉宾的关注。兴业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副总裁吕松介绍,兴业金融租赁诞生于新区,近年来借助新区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公司绿色租赁品牌初步建立。截至目前,累计投放绿色租赁项目158笔,合计597亿元,余额达到350亿元。包括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利用等。

除了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成果,新区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方面的建设经验也备受关注。通过全面推广覆盖绿色建筑,生态城强制实行100%绿色建筑标准,建立了严格的绿色建筑量化标准和评价管理制度,在已建成的160个项目中,有70个获得中国绿色建筑标识认证,成为中国规模最集中、类别最全、等级最高、效果最好的绿色建筑示范区。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看来,生态城已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区域建设样本,对于其他区域的开发建设,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绿色产业齐头并进

近年来,新区积极培育绿色产业发展。以环保产业为例,新区集聚了霍尼韦尔环境自控、诺卫环境安全、威立雅水务等一批在节能环保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企业,以及特变电工、膜天膜、龙净环保、泰达环保等众多在国内节能环保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知名企业。根据新区此前制订的产业规划,2020年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260亿元以上。

相比于环保产业的小荷初露,新区在新能源产业领域一直占据着国内产业领域的重要地位,新区制造的新能源设备为国内的绿色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新区新能源产业风电、太阳能、储能等多个产业板块齐头并进。新区工信委负责人介绍,新区风电设备生产能力占全国30%,产业链正在向大型化、智能化迈进;太阳能领域形成了从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等较为完整的产品类别;储能产品和技术的链条日趋完善,动力电池、绿色储能材料、隔膜、保护电路等项目正加快发展。目前,新能源产业产值占新区工业总产值比例超过2%,已成为新兴产业领域的重要支持力量。



分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