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南宁市“海绵化”建设:提升绿色颜值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时间:2016-10-24

 

    一场大雨过后,南湖公园环湖路上难觅积水,人们还可以轻松自如地散步跑步,一改以往由于路基下沉,部分雨水口排水能力不足而导致的道路积水现象。

    从去年11月中旬起,南湖公园环湖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海绵化”改造。8.17千米的环湖路铺设柔软吸水的透水沥青,改造排水设施,改造下沉绿地及植草沟等海绵体,还分别规划了步行专用道和跑步专用道。项目总投资约4817万元,历时70天,于2016年1月30日完成建设任务,2016年8月3日完成竣工验收。南湖公园环湖路改造整个工程含透水沥青、透水铺砖铺设、排水设施改造、植草沟改造等海绵设施建设,还有港湾式停车区、健康知识标牌、休息场地、座椅等人性化设施设置。项目建设内容较多,特别是大面积铺设的透水沥青在南宁市属首次使用。为保证本项目铺设的透水沥青能够达到目标要求,南宁市林园局组织试验单位进行了多次试验,邀请了区内外知名的专家进行试验、论证,确保本项目铺设的透水沥青达到设计要求。

    南湖公园环湖路进行海绵化改造后,实现了“小雨不湿鞋,中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目标,并对整个南湖水循环系统进行了变革。经过铺设透水沥青,雨水落下后可以做到快速吸收下渗,不容易产生积水,同时有效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峰值径流量,延缓径流时间,改善南湖水环境质量。此外,道路周边人性化设施的完善,提高了行走的舒适性,提高了健身游园的便利性,为市民提供了全天候舒适优美的休闲娱乐健身环境。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时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015年4月,南宁市被评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并获得了国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资金。截至目前,南宁市已启动海绵项目累计178项,完工项目65项,在建项目50项,前期项目63项。

    南湖公园环湖路成为了南宁市海绵化建设的模范试点。南宁市林园局局长蓝岚表示,环湖路改造工程为南宁市海绵化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海绵化建设路径,并对南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彰显了南湖靓丽名片品牌,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绿城新形象。

“海绵城市”初具雏形

    被誉为南宁“第一城市大道”的民族大道,是首府发展的缩影,承载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它的修复整治也牵动着市民的神经。挺拔的大王椰、五颜六色的朱槿花、嫩青的垂叶榕……通过民族大道绿化整治工程,如今民族大道自西向东形成“邕城故事、南国锦绣、金湖耀城、海丝彩韵、绿城欢颜”五个特色区段。沿着民族大道一路走,植被色调从墨绿树叶到多彩花朵变化,形成花叶鲜明对比的多彩林阴路段,彰显出浓郁的亚热带风情,散发着浓厚的壮乡气息。

    ***总书记曾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优先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除了在绿化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在民族大道绿化整治工程项目上,重点突出了“海绵化”建设的概念,主要在人行道和绿化带开展改造。人行道主要采用透水砖、蓄水池等使道路像“海绵”一样吸水,绿化带则采用下沉式绿地或植草沟等海绵化技术,有效防止了下雨时路面积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削减洪涝留住雨水。此次绿化提升改造工程,让民族大道彰显了市树市花示范大道、亚热带雨林景观大道、绿道示范路、海绵城市示范路特色。

    为了做好民族大道海绵化绿化工程,南宁市园林局等单位举行项目协调例会、现场会、专题会40多次,启动“白+黑”、“5+2”工作模式,不分黑白,不分周末,战高温、抗酷暑、迎台风、防暴雨,协调解决了项目建设涉及的前期手续办理、招投标、交通疏解、管线迁改等300多个棘手问题,突击开展绿化种植、景观铺装、绿道建设等内容,并组织协调精干技术力量5600多人次投入到民族大道绿化整治工程建设中,使工程施工形象进度一天一个新变化,并分工细化做好路缘石调整、设施清洗、绿地清理等收尾工作。

    “海绵化”建设的理念体现在南湖公园、民族大道、石门公园、人民公园等南宁这座绿城的各个角落。南宁人民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人民公园纪念碑广场也使用“海绵化”概念进行改造,改造后更符合健康步道的要求。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广场的塑胶铺装材料已换成透水砖,路面采用透水沥青铺设,并在道路外侧设置透水管,让雨水通过植草深入地表。在人民公园纪念碑广场上,以纪念碑为中心平台,台阶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广场更大更宽广了,面积由原来的384平方米增加至1365平方米,可容纳1365人。周边的健身器材已迁移,种上了乔木、灌木,景石结合,更显庄严肃穆。

    南湖公园环湖路改造、民族大道绿化整治工程和人民公园纪念碑广场改造都是南宁市海绵化建设的成功例子。它们使南宁海绵城市建设初具雏形,在满足城市居民使用功能和具有绿化美观功能之外,同时具备内涝防治的海绵作用,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验,为未来海绵城市建设探索了可复制的模式。

    海绵城市是我国提出的与国际接轨的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先进理念,是生态文明在城市雨水管理方面的具体体现,本质就是要改变传统城市的建设理念。传统城市习惯于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海绵城市则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低影响发展模式。

“海绵效应”综合显现

    如今,在南宁,昔日石门森林公园废旧游泳池变成了叠瀑景观,原来单调的草坪也变成了雨水花园、旱溪景观。青秀山兰园的“怀石叠瀑”“空中花园”“翠屏兰香”“兜兰花瀑”等景点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自然蓄存”“收集利用”的建设理念。这些项目让南宁市更适应自然,在雨中收放自如,突显“海绵效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海绵整治的那考河沿岸景观让人眼前一新。万米桂花溪谷、千棵朱槿水岸,摇身一变变成“国内最长桂花景观”的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

    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是南宁市在打造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个典型示范项目。它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流域治理理念融为一体,给城市河流整治和洪涝防治提供了一条新路子。除了常规的河道整治手段,那考河整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引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通过设置大量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植草沟等“海绵体”,对雨水进行自然调节。

    据介绍,那考河流域以汇水分区为单元进行划分,通过将流域内多个项目产生的雨水引入那考河湿地进行消纳,经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后排入河道,以此实现海绵碎片连体化的目标。在打造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南宁强化黑臭水体治理,规划流域性海绵设施。

    “海绵城市”建成后,可以极大地减轻城市内涝和雨水污染,修复目前受到破坏的城市生态环境,并带来综合效益。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复,可以明显增加城市“蓝”“绿”空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 环境。从长远看,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不但不会增加城市建设投资,反而会节省成本。

    南宁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建设方向,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绿城”城市品牌,运用“海绵化”建设理念,持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投入力度。通过多年努力,南宁市生态宜居环境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今年1月,南宁市获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为“全国首批、省会唯一、七城之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我们将继续以扎实的基础提升‘中国绿城’美誉度,打造美丽南宁新名片,并做好一切准备迎接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将南宁建设成为宜居的壮乡首府和具有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园林城市。”南宁市林园局局长蓝岚说。



分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