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迁安:建设一座会呼吸的“京东水城”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时间:2017-9-13


 

    近些年来,生态环境治理、河流湖泊治理、雨水蓄滞、收集和利用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旋律。“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就是要让城市如同“海绵”一般,下雨时“吸”,旱时“放”,最终实现对雨水的循环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缺水难题。2015年,迁安入选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成为河北省第一个,也是全国惟一一个县(市)级试点城市。一时间,这座县级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备受关注,“海绵城市”的理念也给这座“魅力钢城”植入了一股柔性美,而“海绵城市”建设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也令人期待。

  会“吸水”的海绵城市小区

  8月16日上午,大雨如注,车驶入迁安市区,雨水冲刷着的大街小巷,满眼苍翠,“海绵城市”建设的各种宣传标语以及矗立在路边的规划图不时闪向车后。

  上午10:00多,市晨曦家园绿化部经理单成园撑着伞,来到小区的南门和北门查看。倾盆大雨中,两个小区的出入口都没有出现往年常见的雨水积聚无法通行的情况,小区内原来易积水的地方,由于在“海绵”建设中改造成了“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雨水随下随渗,没有出现积水情况。

  看到这些,单成园松了口气,脸上现出喜悦的神情,他立刻给主管“海绵城市”建设的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副主任科员李扬打了个电话,报告小区“海绵城市”改造完成后的效果。

  大雨中,市君和广场小区下沉式绿地里的鲜花经雨水冲刷,越发显得娇艳。作为一个新建小区,君和广场小区在建设过程中恰好“遇见了”迁安“海绵城市”建设,也有幸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进行打造。

  行走在小区甬路上,见不到通常小区固有的雨水篦子,雨水通过透水材料铺装的甬路下渗的同时,通过甬路两侧的侧石开口流入下沉式绿地,实现对雨水的收集。雨中,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副主任科员李扬拿起小区浇花用的水管子往小区甬路上喷洒了数分钟,用以验证甬路的透水效果,水随浇随渗,积水没有出现。

  李扬告诉笔者,海绵城市建设包含渗、滞、蓄、净、用、排六个要素。“上面的雨水下来后,通过小区里建设的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生态停车场,以及蓄水模块等LID设施,将雨水优先渗透,多余的径流通过洼地或者透水带等滞留在地表,再多出的径流会引流至蓄水池,蓄水池的水可以通过净化后使用,以上手段无法消减的雨水径流最后被排放至市政雨水管网。而这些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杰作。”记者看到,李扬提及的这些“杰作”都隐蔽在美丽的花花草草之下。

  以君和广场小区为例,在花花草草掩盖下,其地下修建有300立方米的雨水箱涵。降雨来临,部分雨水流入下沉式绿地滞、蓄、渗,更多的通过植草沟汇流至雨水花园以及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存水经净化后,随时等待被循环利用,目前被雨水箱涵蓄存的水主要用于小区绿化灌溉。

  “以前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集中排出,强降雨经常会给市政雨水管网带来巨大的压力,而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将雨水这个‘包袱’转化为城市解渴的‘财富’。”李扬说,“这是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

  189个工程项目基本上全部开工

  在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蓝图中,“海绵城市”建设并非碎片化施工、建设和管理,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整体性工程。

  “各项工程之间,各工程与河、湖等自然水体之间都是相互融合的。海绵城市建设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李扬说,无论是晨曦家园小区还是君和广场小区,都仅仅是迁安“海绵城市”建设庞大的“海绵”生态系统中,极为微小的一分子。

  迁安“海绵城市”试点区21.5平方公里,范围北至祺光大街—阜安大路—惠宁大街—丰乐大路—祺盛大街;南至滨河东路—丰喜路—惠昌大街—丰吉路—惠安大街;西至滦河左岸绿线;东至长城大路紧邻三里河。其中老城区7平方公里,新城区14.5平方公里。涵盖了老城区、城中村和新城区等典型区域,计划总投资达33.98亿元,实施城市低影响开发、内涝防治、水质改善、供水保障与能力建设五大类共189项工程。

  “现在正是迁安海绵城市建设的大干时期,189个工程项目中,有40个项目已完工,除有6个项目尚未开工外,其他的项目均已全面开工。”李扬提及的大干场景在迁安随处可见。与一般的道路略有区别,“海绵化”后的阜安大路有着肉眼难以分辨出的中间高、向两侧渐低的设计。李扬说,雨水会通过路边的侧石开口流入两侧的绿化带,并经过过滤净化后进入地下的雨水箱涵。

  迁安市海绵城市试点区的建设目标就是要通过3年建设,在21.5平方公里示范区内实现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6%;排水防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暴雨不成灾;城市水环境目标为三里河水质达到Ⅳ类,消除黑臭。最终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这样的目标让人内心不禁多了几分畅想———届时,城市将会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有了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可以将蓄存的水“释放”,为我所用。城市更美了,城市生态系统也将更加完备。

  “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雨水冲刷后,经过“海绵化”改造的迁安荷花御景小区如盆景般美丽,在“隐藏”着海绵理念的同时,整个小区较以前增添了不少怡人景色。

  “海绵小区建设的理念是‘绿色为主,灰绿结合’,绿色即自然生态,如通过雨水花园等对小区景观进行提升。灰即蓄水模块、管道建设等地下隐蔽工程。针对小区海绵设计,我们在生态保护和建立方面均做了充分考虑,所以说,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既有‘里子’,也有‘面子’的工程。”李扬说,这也恰恰是“海绵城市”建设首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生态优先。

  既然是“试点”,理想与现实无可避免地会有因冲突而博弈的时候。

  今年年初,我市在推进54个旧小区“海绵”改造过程中,由于设计图纸与老小区里的成材树木相冲突,工程被迫暂停。为保持原有生态,保留原有绿化景观,工程图纸被紧急进行了合理化修改,保证了成材树木不被破坏。“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初衷,也是顺应民意之举。”李扬说。

  另外,从“海绵城市”建设之初,迁安就聘请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编制了《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区专项规划》,“我们还做了大量前期工作,让整个工程尽量做到合理和完美。”李扬说,“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我市还专门在海绵设施里增加了数字监控系统,并建立了海绵城市信息一体化平台,可以时刻监控水质流量、液位等海绵系统信息。”

  一座会呼吸的“京东水城”呼之欲出

  对于严重缺水、汛期内涝又比较突出的迁安来说,“海绵城市”建设无疑正在给迁安城市建设理念带来着巨大的转变,迁安人也正在将大自然给予的馈赠转化为“为我所用”的智慧。

  在迁安建设者眼里,“海绵城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不断尝试,更需要责任去呵护它的成长。而整个过程,都是对从管理者,到建设者,甚至到普通老百姓的一种考验。迁安正在将一个梦想慢慢转变为现实,其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城市本身,更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

  夏末时节,滨湖东路绿化带景观公园里鲜花绽放、绿草茵茵。作为迁安目前惟一一个按照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建设的公园,这里每天游人如织。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垃圾遍地的荒凉之地,而今它已是距离高速路口颇近的一段绿化景观。它的“海绵化”建设不仅能解决场地内部的径流削减问题,还能够把城市周边137公顷用地内涝的情况进行大范围缓解。经净化、传输、调蓄后的雨水也将最终服务于园区植物浇灌、生态厕所冲洗。

  “一次建设,两种收获。”这也恰恰是海绵城市建设正在追求的双重效果。

  “半城山色半城湖光,如诗图画美丽的景象,千年古城入梦的水乡……”“海绵城市”建设,让一座会呼吸的“京东水城”呼之欲出。

 



分享条